知识园地>

翻译出版工作中编辑的角色与翻译编辑观

2018年12月11日 11:49  点击:[]

翻译出版工作中编辑的角色与翻译编辑观

蒋湘莲  南华大学期刊社  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我国推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文化战略,翻译出版工作是该战略得以实现的最基本途径之一。翻译出版的工作中,翻译和编辑是两个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的重要参与者,其中编辑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聚焦于翻译出版工作,首先对其中编辑的角色进行了讨论,认为编辑具有质疑者和赞助者的双重性质的角色;接着,对具有双重角色的编辑所持有的翻译编辑观从其实然态和应然态两个角度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翻译出版 编辑角色 翻译编辑观

The role of editor in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and the view of editor in translation work

Jiang Xianglian

(Journal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China)

Abstract: A combination of "bringing in" and "going out" for cultural strategy is being implemented in China. 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 work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achieve the strategy.Translating and editing are two important participants of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in 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 work, wherein the editor's role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work of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Tirst, role of editor was discussed, and suggested editors have questioned the dual nature and the patron's role; followed, the dual roles editing translation edit view was discussed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fact and ideal states of state.

Key words: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Editor role;  Translation editor view

 

    从出版的角度来看,翻译和编辑都十分重要,二者都承担着传播科学文化的社会责任。但是,二者又有着不尽相同的角色,须执行不尽相同的任务[1]。翻译出版工作中的编辑一方面要具备翻译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要从传播学、社会学以及市场意识等方面审视翻译。也就是说,翻译出版中的编辑的角色十分重要,他需要关注翻译的价值导向及社会效果,需要与译者一起合作来保证出版质量,需要具备保护翻译作品版权等方面的职业道德,需要与译者及出版者一道构建健康的翻译出版环境。可见,对翻译出版中编辑的角色进行探讨,并对当代翻译编辑观进行讨论具备重要意义,对于翻译出版业参与者认识自身角色以及厘清与其他相关者的关系将会有着更清晰的指向。

1. 翻译出版工作中编辑的角色

   一部翻译作品在出版的过程中,必须首先由编辑把关,在细节方面进行斟酌并协商修改,以求作品的质量能够达到一定的层次并符合出版商及读者的要求。可见,编辑在翻译出版中的角色十分重要,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翻译作品的质量,而且对于能否出版以及出版后的社会效果都起着先验性的决定作用[2]

1.1 质疑者:编辑的第一重角色

在翻译出版业,译者作品的第一个读者往往并非购买它的读者,而是出版社的编辑人员。但是,编辑人员由于文化背景、人生经历、文化取向以及思想高度等方面的差别,并不总是会与译者以相同的视角来审视翻译作品。通常地,编辑人员会有意识或则无意识地在与译者不同甚至相对立的角度来对翻译作品进行阅读和“质疑”。也就是说,翻译出版中编辑的第一角色是质疑者。[3]

作为翻译作品的质疑者,编辑既可能是作为出版机构的代表来质疑译作,也可能是其个人独立地对译作进行审视。也就是说,作为质疑者是编辑,其身份同样也带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体制性质疑

翻译出版要么是将国内的作品翻译成外文从而将其推向异国读者,要么是将国外的作品翻译成中文从而便于国内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但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经济水平、政治背景以及文化生态,在这些不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认知、道德认同以及思维范式都会存在差异。[4]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既是市场经营者又是文化传播者的出版机构就需要对译作进行审视,以保证翻译作品能够适应不同的文化土壤并进而保证作品能够被目标市场所认同。而代表出版机构来审视译作的正是编辑人员,他是翻译出版这个体制与译者的接口和沟通渠道,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必须严谨代表出版体制的利益和关注,并从这个立场对译作进行体制性质疑。[5]

2)个人特色质疑

编辑人员不是检测机器,他是一个有着自己思想的活生生的独立个体。因此,在面对译作时,编辑人员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认知视角、审美体验、阅读感受以及教育背景来对所面对的作品进行阅读、评价、质疑和审判。[6]在这个过程中,编辑人员对译作的质疑便带有其鲜明的个人特色了。比如,编辑人员在阅读译作的原作后,会对原作的写作风格、思想表达以及文字优美性有自己的感受,这个时候编辑便会对译作的翻译逻辑提出质疑,这种质疑无疑是编辑人员个人特色的体现。

1.2 “赞助者或同谋者”:编辑的第二重角色

     勒费维尔(André Lefevere,比利时学者,翻译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译者在翻译作品的过程中,他始终会受到意识形态(ideology)诗学范式(poetics)以及赞助者(patronage)这三种因素的影响甚至控制。而赞助者是翻译工作的资源支持者,他时时刻刻都可能对翻译者的翻译活动产生影响。[7]也正是因为这样,赞助者被翻译学界定义为能够影响、促进或者阻碍写作的一种带有权利性质的人或者机构,而在翻译实践中能够扮演赞助者角色的机构很多,比如政治团体、国家领袖、总结组织、社会团体、媒体以及出版商。而在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今天,政治等因素扮演赞助者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可能性越来越低,与此相反,出版商几乎充当了整个赞助者。这些出版机构主要通过翻译活动的主题、形式及翻译者的选择、经济资助以及其他方面(如版权)的指导来影响翻译活动。[8]

    编辑是翻译出版活动中出版商的利益代表,他代表出版商行使对翻译活动的赞助义务以及赞助权利。在翻译出版中,编辑会将出版社的需求、出版社所获得市场信息等传达给翻译者,并且会协助译者对一座进行修改,从而确保翻译作品达到出版社要求的质量,也确保翻译作品能够更加符合市场的期望。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翻译出版的过程的过程中,编辑起着赞助或者同谋者的角色,并且可以说是译作编辑成书的核心。

2.翻译出版中的翻译编辑观

    我国著名的编辑家韦君宜认为,编辑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在选稿和审稿方面都必须有严格的追求。这就是韦君宜的编辑观。[9]而人民出版社的资深编辑王建辉则认为,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有新的编辑观。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出版业以及翻译界都出现了很多新事物,为此,编辑应该呼应时代而树立新的编辑观。作者认为,发展创造的思想、做文化工程的思想、尊重市场的思想是现代新编辑观的核心。学者李勇认为,作为传播、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文化成果、科技信息等文化科学事业的编辑群体更应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从观念和行为上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调整, 形成现代编辑观。[10]该学者者认为,正确的效益观、信息观、竞争意识以及公关意识应该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观的主要内容。上海交通大学的新闻学者认为,翻译和出版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翻译出版业中的重要角色,编辑应该从术语、风格等方面扮演好翻译管理的角色。

    笔者认为,在科技快速发展、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文化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发展战略一部分的今天,翻译出版业将面临全新的生态,翻译及编辑的主体作用及责任也必将得到优化,而新的翻译编辑观则是新时代的编辑担当责任、发挥作用的前提。

2.1 翻译编辑观实然态:需要革新的翻译编辑观

    从理论上讲,翻译编辑观是翻译和编辑两个角色基于共同行动对相互关系的认知观念,一个良好的翻译编辑观应该是二者在相互合作的实践中所达成的共识。但是,在今天的翻译出版界,翻译界和编辑界对翻译编辑观或者编辑翻译观的认知存在很大差别,他们都习惯以“自我中心主义”为原则来构造对翻译和编辑的认知。对于编辑来讲,编辑视角的翻译编辑观的实然态存在一些需要重新思考的地方。[11]

    本文所讨论的翻译编辑观的实然态是指在翻译编辑实践中,由编辑界所共同认可的用来指导编辑工作的定义或者观念。它是指编辑如何对待翻译作品的方式方法,它将翻译和编辑的功能结合起来,既不是完全肯定也不是完全否定译作,而是按照出版机构以及市场的要求将译作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在加工。

就编辑界而言,目前并没有形成成型的翻译编辑观,但是他们处理作品的过程中已经采用了很多不同于翻译者的、基于出版实践的观念,这些观念在处理翻译和编辑关系的时候所起的作用十分显著。对于翻译出版工作而言,如何处理好编辑与翻译的关系甚至已经成为了现代编辑的基本要求。对于出版商而言,它希望通过译作的编辑出版,能够搭建不同文化社群之间的读者相互交流的平台,从而达成自身的追求。[12]基于这个目的,作为出版商代表的编辑当然是希望翻译者提供良好的翻译作品:原作有可读性、译者拥有将这种可读性深刻而清晰表达出来的学术修养以及文化传达能力。事实上,没有人会否认在翻译出版中,翻译人员和编辑人员是难解难分的:他们总是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彼此的看法。但是,编辑人员与翻译人员对于相互融合剂相互作用的形式却有不同的理解。对于编辑人员而言,他们认为翻译编辑的过程应该由编辑主导:对于原始的翻译工作,他们不再过问,他们所关注的是通过对照原文来审视译作的精确性以及语言表达风格是否合适,从而确保译作的“出版质量”。也就是说,对于编辑人员而言,编辑的功能是超越翻译之外的,它不是融入翻译活动的;相反,翻译活动应该被融入编辑之中。[13]

对于这种翻译编辑观,很多学者并不认同。一些学者认为,翻译出版中的翻译和编辑的相互作用是双向而且可逆的,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笔者对于这种实然态的翻译编辑观同样也不认可。笔者认为,在翻译出版中,翻译和编辑虽然有不同的聚焦点,但是二者同样有着共同的目标:译作的质量。鉴于此,编辑需要对翻译提出要求,需要对翻译做出指导和限制;同样的,翻译也会对编辑提出要求,提供协助或指导。[14]从笔者所任职的某杂志社为例,为了将国外某经济学家的作品引入中国,从提出出版计划、与原作作者讨论版权问题开始便邀请了知名翻译家全程参与。在与译者讨论中国经济学类似作品现状、高等院校教材选择倾向调查等问题上都与译者保持沟通。在正式进入翻译后,由编辑部与译者讨论作品成型的要求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也对提升译作质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译作初稿完成后的精雕细琢则更是少不了编辑部与译者的相互沟通。这种从一开始就注重共识搭建的翻译出版工作并非编辑部对于译者的单方面传达,也不是译者向编辑部单方面提交译作,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笔者在此要强调的是,这种翻译编辑观正是翻译出版工作中所应该树立的,至于业内广泛存在的片面的翻译编辑观需要进行革新。

2.2 翻译编辑观的应然态:转变视角剂范式

    在世界多元化、文化全球化以及出版市场化的今天,为了推动翻译出版工作的顺利而有效的开展,翻译编辑观应该有所革新,以更好地指导编辑工作,提升其工作的综合效益。为此,笔者认为新的、符合时代要去的翻译编辑观应该从视角和范式等方面进行转变。笔者认为,这样的翻译编辑观应该具备如下的本质特征:

1)跨界的翻译编辑观

在翻译出版实践中,双语编辑、译著编辑以及翻译者都需要处理好返利好翻译与编辑的关系。无论是翻译者或者编辑者,如果树立了将编辑或者翻译纳入自己翻译或编辑的过程的意识,其工作将会更加有效地进行。在上一部分,我们对翻译编辑观的实然态进行了讨论,从讨论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将二者分散开来,二者各自的负面作用将会被释放;但是,一旦二者被很好地结合,交叉合作所带来的效益将会是各方都乐于看到的。因此,笔者认为,新的翻译编辑观应该是跨界的:一种不同知识体、不同世界观、不同专业方向以及不同视角和利益关注点的跨界。[15]这种跨界的翻译编辑观主张的是“翻译编辑的多位一体”,它将是新时代背景下翻译出版业编辑观的应然态。

2)反映规律性的翻译编辑观

翻译出版工作需要遵循市场和文化的规律,编辑和翻译也需要遵循市场和文化的规律。就翻译编辑观而言,它也需要遵循市场和文化的规律,除此之外,它还需要反映出翻译与编辑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简单的讲,翻译编辑观必须反映各自的以及二者之间的规律性。这种观念已经得到很多翻译家以及编辑家的认可。笔者也认同这种翻译编辑观。在笔者看来,翻译和编辑是一个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二者应该是一个整体,二者只有进行很好的跨界和结合才能够真正地反映出各自以及相互间的规律性。

3)转换范式的翻译编辑观

《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库恩认为,范式(Paradigm)是一种理论体系,是一种约束不同事物相互关系的框架;对一种范式的突破将导致科学革命,也会促使一个学科的全新发展。在学术范围内,范式就是引导人们看待和研究事物的视角和方式。一个稳定的范式在它失去为解决问题提供适当途径的时候就是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的时候。笔者认为,翻译编辑观是一种关于翻译和编辑二者关系的范式,在新时代,编辑需要改变对于自己与翻译者关系的看法,即需要转变翻译编辑观的范式。在新范式下,编辑将能偶更多维度地、更全面地、站在整体的高度上去把握翻译和编辑的整体关系、去发现二者关系的本质及规律,从而构建起更具时代特性的翻译编辑观。

知识的价值在于传播,通过传播知识才具备了活性。当今世界是全球化与多元化并存的社会,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拥有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意愿很强烈。另外,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之间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相互交叉和结合的趋势。但是,不同国家尤其是不同语言的文化主体之间的交流经常会遇到语言及文化背景的差异障碍。因此,翻译和出版的作用便显得十分重要。翻译和出版密不可分,二者是传承和撒播世界科学文化的孪生途径。翻译出来的作品要在另外一个文化圈传播,就必须借助出版才得以实现;出版业的资源在相当程度上要由翻译作品来提供。因此,编辑应该以符合时代需求的翻译编辑观来指导自己的翻译工作,从而扮演一个更为积极、更为有效的角色,从而促进翻译出版工作的良好进行,并进而促进文化传播支链的健康延伸。

参考文献:

[l]任定华,胡爱玲,郭西山.编辑学导论[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236-238.

[2]杰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中信出版社,201:148-149.

[3]赵启正.跨文化交流:现代人的基本功[J].南开大学学报,2008612)33-35.

[4]许玫.转变旧编译观念推动跨文化建设[J].当代社科视野,20127(Z1):32-35.

[5]徐建国.编译及编译理论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10(2)36-39.

[6]路新民.编辑和翻译[J].开放教育研究,2004,10(6)103.

[7]田传茂.编译的性质、特点及原则[J].编辑学刊,20052:43-45.

[8]潘树广.编辑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156-160.

[9]王丽,宗绍云.科技期刊译稿的编辑与加工[J].编辑学报,1996,8(l):11-13.

[l0]陈民扬.科技译著编辑工作中的选与审[J].编辑之友,1987(3):39-41.

[ll]努尔来古丽·胡尔曼哈力.科技期刊编译和校对工作的几个问题[J].编辑学报,1998,10(l):19-20.

[l2]赵俊妹,林德福,王志勤.以白英个案为例解析编辑对翻译作品的影响[J].昆明学院学报,2010,32(2):107.

[l3]熊锡源.翻译出版中编辑的角色与话语权[J].编辑学刊,2011,l:82-85.

[14]吴成福.论科技期刊编辑的文化价值实现[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3):337-339

[15]王军华.论编辑的文化建设观[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28(3):125-128

 

 

 

 

上一条:新媒体新常态下科技期刊的新发展
下一条:新形势下高校学报编校质量提升的途径和思考

关闭

单位: 湖南省南华大学期刊社   地址: 南华大学西山路四合院   电话: 0734-8160519   传真: 0734-8160508
版权所有:南华大学期刊社   技术支持:西安恒远翼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